发愤进取
课堂互动
1.师:《学而》是孔子教育弟子做人要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文章,试详细分析。
生:贫而谄、富而骄,是常人的弱点。贫而不谄、富而不骄虽进了一大步,但仍只是安分守已而已,是消极的有所不为。贫而乐、富而好礼,则超脱于贫富之上,无论贫富都积极地有所为。显而易见,对话中老师的吐词,比弟子的见识高远而积极进取。
师:子贡经过孔子的启发,联想到《诗经•淇奥》的比兴,说明他聪明过人和要求上进,受到老师的赞许。这场对话,为人们指出了为学、做人必须精益求精、不断攀登的道理。
2.师:孔子在《里仁》一章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生:人生意义就在于追求真理。视真理高于生命,为真理而死,死而无憾。最可怕的是不明真理而糊涂地过一生,又不明真理而轻于鸿毛地死去。
生:“朝闻道,夕死可矣”,曾经长期激励人们为真理而斗争。所闻未必是孔子之道,但为追求真理而甘愿牺牲的精神,则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
师:人所谓高尚,就高尚在可以为道殉身,为真理而牺牲。因为道和真理,集中体现了当时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普遍利益。
3.生:《里仁(十七)》里又说明了什么?
师:取他人之长,方能补自己之短;以他人为鉴,方能免重蹈覆辙。要保持永久的上进心,就必须时时自勉自励,时时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孔子教育学生如何提高仁德修养提出的一条重要原则。
生:孔子“见贤思齐”的道德修养原则要求每个人都要光明磊落地做人,心胸开阔,诚实坦荡,对别人在人格上予以尊重。对于比自己强的,不要嫉妒,要老老实实承认别人比自己强,虚心向人家学习。而对于不如自己的人,毛病较多的人,也不要洋洋自得,不要看不起人家,在他们身上也一定会有可以学习的东西。如果不是这样,那也是“不贤”的表现。
生: “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作为孔子首创的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继承发扬。
4.师:《公冶长(十)》一章里孔子向我们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本章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