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根据叶老的教导,给作文写评语必须坚持以鼓励为主的指导思想,那么如何在作文评语中运用爱的效应呢?
一、评语是师生思想交流的方式之一。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评语中,仅从语言﹑布局﹑结构诸方面给予客观评价,不是句子欠通顺﹑就是布局欠合理﹑结构欠完整。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兴趣便被泯灭了。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都有着渴望被理解﹑被注意﹑被爱护的心理。这样,教师在作文评语中运用爱的效应,给学生以良好的期待和真诚的爱心,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只有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妙境来滋润学生的心灵,才能刺激学生的情感再造,诱发学生创作的动机和写作的欲望,孩子们才能写出佳作来。如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小学时代的两本作文,作文中留下了教师充满热情的赞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这些极富鼓舞性的评语,无疑给少年茅盾以极大的启示和激励,成了他在文学道路上奋进的动力。这位国文教师的做法就是在评语中运用了爱的效应。
二、评语是感染学生强大的内驱力。
有位女学生因来自偏远的农村,生活较困难,使她在新的城区小学里十分自卑。有一次在写作文《我》时,她写到:我是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与城里的同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