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实验中学 周绚丽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促使其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然而,却常听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课文分析很细了,我讲的很累了,可学生还是听不懂,不喜欢听。”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并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呢?笔者认为,应沟通课本内外,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会兴趣盎然,并真正提高能力。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方式多样,编演课本剧就是其中之一。在此,笔者想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编演课本剧的意义、步骤及有关要求。
一、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提高素质、培养情趣的重要途径
1、形式新,极大调动了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过去教学某一课文时,教师点滴不漏、照本宣科,学生则听的昏昏欲睡。而现在要学生自己把课文编成剧本并且自己当演员,学生的兴趣自然来了:选哪一篇?怎样编?谁演什么角色合适?人物性格有何特点?等等一系列问题,学生都愿意主动思考、编排,并一遍遍地认真阅读课文,互相交流,课上课下显得主动活跃。如排演《七根火柴》时,对于卢进勇如何上场,学生们意见不一:有人认为直接瘸着腿、骂着天气走上好;而有人则认为布置一草垛,让其从中钻出,拍拍衣服,打个寒颤表明天气寒冷、环境恶劣,为下文演腿疼和无名战士的出场做铺垫。经过讨论和实演,同学们一致选择了后者。
另外,编演课本剧不知道戏剧常识不行,我只提供给学生有关书籍和几个剧本,他们就能在课下主动学习并认真阅读那些剧本,然后自己揣摩人物、改编课文,学习过程变得主动、积极。
2、内容新,培养了学生学语基的兴趣。
编演过程,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剧本不是课文,不再有大量的叙述性语言,除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