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这些要求,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上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来。而这“特点”,笔者把它称之为“语文味”―--:语文教学要有情感,要有美感,要有语感.
【主题词】 语文味 情感 美感 语感
是指语文教学要有“情感,美感,语感”。
语文教学能给学生一种“立体的形象”,那将是给了学生极大的精神享受。这“立体的形象”就是情感,美感、语感完美的和谐与高度的统一。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蕴涵着情感,美感,语感。因此,语文教学要突出这一特点,上出“语文味”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欣赏品评、体验领悟到一种情感,一种美感,一种语感,获得立体的形象。
一 语文教学要有“情感”
注重情感的体验是《语文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课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色彩,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品评这种情感,如果学生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就不能对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景物、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更不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对课文情感的体验、感悟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溶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教学情感亦一样。教学情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复杂的心理现象伴随着对文本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之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便是干瘪空洞,枯燥无味的躯壳。“情感”是否“共鸣”,是教学情感,乃至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讲课冷冰冰,似三九天之冰雪;象机器人一样虽有声而无情,虽有行而无内涵。这无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