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课时
《发展的需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交往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交往对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从而重视交往、乐于交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的发展需要交往。
教学难点:社会的进步依赖交往。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故事导入】
1920年,印度传教士辛格在森林里发现了两个小孩,一个8岁,一个2岁。这两个孩子非常特别……(播放视频资料)
师:这小孩跟正常的同龄人相比,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生:不会思考(智力水平低),用四肢爬行(缺乏运动能力),吞食生肉(缺乏知识和经验),趴在地上喝水(缺乏自尊心等人类正常情感)。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小孩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出生后被狼叼走,一直和狼生活在一起,缺乏与人的交往。
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一出生或幼年时就脱离人类社会的人,由于缺乏与人的交往,他们的知识、智力、能力、技能、情感等都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人类的正常发展离不开交往,交往是我们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板书课题:发展的需要。)
【生活点击】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中学生毕君同学的生活,看看他是如何在交往中逐渐成长的……
1. 呈现视频,引导学生分析交往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情景一: 毕君和同学小凯在路上检了一个钱包,毕君想把钱包占为己有,在同学的劝说下,他决定把钱包交给老师,以还给失主。
情景二:有一次考试,毕君的成绩很不理想,心情低落。但老师的分析和鼓励让他走出了低迷的情绪,重新振作起来。
情景三:毕君和几个同学组成了一个学习互助小组,他们每天都要在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一学期以后,大家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在上述情景中,与他人的交往对毕君同学有哪些意义?
(板书:增长知识,锻炼意志,提高道德,等。)
2.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跟同学、老师、家长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