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一框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第一框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的背景和主要特征,体会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能够根据提供的图像及文字资料分析推导出有关我国发展道路的科学结论。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前资料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通过课堂展示、讨论交流等自主性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关注热情,认识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紧迫性以及它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使命感。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时政新闻发布:介绍近日举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的概况,从本届博览会的主题引出“新型工业化道路”话题。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板书)
教师:党的xx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我国为什么要选择工业化道路呢?
【阅读与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5页栏目,并思考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农民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有哪些不同?
提问:你能从图示中得到哪些信息?两种生产方式有何不同?
【小组讨论】
【学生发言交流】:(略)
教师总结:两种生产方式下的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生产规模、从业人数等方面均有差别,这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经济)与为日益扩大的市场而生产的发达商品经济(工业经济)的区别,优劣十分明显。
纵观当代世界的发达国家,大多是实现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工业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1、工业化的含义及其发展进程
① 工业化 :一般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工业化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现状:(图表显示)
 农业产值占gdp比重 农业从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工业化的国际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必修2第六课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