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放飞灵性的翅膀

新课程下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和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而无动口、动脑、动手的语文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枯燥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学生的厌学情绪日益增长。长此以往,其后果是导致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消弱乃至丧失。学生失去的是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情和灵气。

那么语文教学应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的灵性得到充分展示呢?

一、平等和谐,民主开放

在课堂上,学生隽逸奔放的才情、明睿深刻的洞察得以弘扬和生发,有赖于师生关系和谐,亲密无间。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展示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彼此接纳与宽容,自由交流成为常态。在晶莹明澈、静谧安详的氛围中,开启幽闭的心扉,释放禁锢的情愫。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信赖学生。赏识他们的言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学习,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如特级教师之玉恒教《登山》一课时,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脸上始终洋溢着真挚的笑容,和蔼、亲切。第一句话就问:“同学们,今天第一次和你们见面,你们想跟我说点什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拉近了。在学生心中,支老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先生了,而是一位平等的朋友。课堂教学就在这样平等、欢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二、充分信任,完全自主

传统的教育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忽视儿童少年的自主发展。在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关系上,强调教的作用,忽视学的作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只是当作教的对象、当作物。这种教育,摧残儿童少年的心灵,限制儿童少年的个性发展,压制学生自主发展。

在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今天,我们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增强考生信心方法
增强考生信心方法
考试焦虑与自助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