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八年级下册《摩擦力》。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
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八章《运动和力》中的第三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最基础的知识,是力学中重要的台阶。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力、重力、弹力以及掌握了二力平衡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概念规律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帮助对力的概念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其次我谈一下学情,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学会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所以能够理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根据新课标的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设计和实验数据表格设计
考虑到初中生的现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动手操作法、分析归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