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以上海市一期课改《生物》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高二年级第一学期)为蓝本开展教学的,在领悟新课改精神的基础上,我将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与丰富,以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探索的快乐,思考的充实。
1、增加了生长素发现史的介绍和相关实验的分析研究,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
2、变传统的知识中心教学模式为能力中心教学模式。使知识的建构过程自然融入到能力的提升之中,所以,对于生长素的产生、分布与运输不单独列专题,讲授,而是融入到生长素发现的系列实验的探究和分析中。
3、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在生长素发现的系列实验中已经初步提及,所以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只需作一清晰的概括和讲解,其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并把顶端优势及其应用作为深入理解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践材料。
4、关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作为“人工调节”的一系列具体实例。这样整节课就紧紧围绕“调节”这一主题,向光性及生长素的发现作为调节的一个具体事例,而生长素生理作用作为植物调节的原理阐释。
5、为了使学生获得生物实验的具体体验,课前安排学生进行向光性的实验,在其中发现问题,激发思考。同时,要求学生上网检索其它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以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网络化学习的要求。课后的实验为学生的生物学兴趣的培养和探究精神的培养留有发展的空间。
6、部分关键词汇的英语注释,体现双语教学的学科渗透。
二、教学目标
1、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的科学精神和善于实践的科学品质。
2、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本质、产生、分布和运输;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理解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3、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分析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生命科学实验的积极体验。
三、重点和难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