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教学活动是在情景中引导幼儿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了解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为主要形式,活动一开始由故事导入,幼儿在故事中初步了解动物的防身绝招中的一种——隐身,通过生动的教具,幼儿很快了解了隐身的意思,但是我在这一环节没有突出“动物在什么时候会使用隐身”,小结时候的语言也不够精炼、规范,没有给幼儿一个科学的定义,在第二环节之前缺少了对于防身绝招的定义。第二环节是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图片,情景式地与幼儿进行互动了解动物的防身绝招,整个过程进行得比较快,虽然幼儿很喜欢,但是活动过程比较混乱没有层次性。最后一个环节是说说我的防身绝招,没有图片和教师语言的引导,幼儿说的内容并不多,与防身绝招的这个定义有所偏差。在之后的研讨过程中,通过听课老师的讨论,建议我将教案与杨芳老师的教案进行合并,各取所长,将游戏的部分删去,提供图片和视频以ppt的形式呈现,让幼儿更生动地来了解动物的防身绝招,将最后的延伸部分也删去,毕竟人的防身绝招还是归于社会领域的。 调整教案后的第二次教学活动中,在故事环节进行得还是比较顺利,但是我在过程中用到了“躲”这个字,听课老师们的建议觉得不该用这个字,作为一个科学活动应该是十分严谨的,“躲”和“隐身”的概念还是有所不同的。在之后的第二环节中,我出示了多种动物的图片请幼儿进行观察,然后选择自己了解的进行介绍。我在这个过程显得比较没有条理,幼儿说到哪就一起看到哪,之后的研讨中其他老师也给我建议:当幼儿讲到别的东西时,我要有应变能力再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原来的事物上。可以先将与故事中具有相同的防身绝招进行介绍,再进行别的种类,在每一个种类后有一个简短的小结。整个活动下来,作为科学活动,教师本身的语言还是不够规范科学,需要注意。 在最后一次教学活动中,我考虑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