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他们会说“谦让”“轮流”“一个接一个”“要有秩序”之类的词语,但在具体情况中,自我中心意识的本能还是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做出一些争抢、拥挤的行为。在本次执教活动中,我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支持者、观察者,充分尊重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自主权利,让他们自主合作尝试,以“推”为策略,促进孩子们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进一步了解生活中注意秩序的重要性。
一、“首推”,助幼儿发现问题。
毫无疑问,推是一种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策略,可以彰显孩子们的主动性。所以在活动的第一环节中,直接的引入今天的问题情境,让幼儿去尝试瓶中取球。在第一次的取球中,很显然孩子们的兴趣是高涨的,同时他们也是所料未及,不知道在这紧张的二十秒时间中会不会取出球。结果发现,并不是每一组幼儿都能取出球,甚至有几组幼儿根本没有取出球,失败的经验于是让孩子们明白了,取球并不是一哄而上、争分夺秒就可以做到的,借助孩子们一个个的失败的“诉说”,我们便产生了怎样才能不能让球堵在瓶口的议论。
二、“再推”,助幼儿反思实践。
在再次的推助中,我和幼儿一起总结提炼了经验,进一步加深了取球的规则,孩子们跃跃欲试,都想获得第二次探索的成功。在这次的比赛中,他们更加遵守时间,懂得了要一个一个轮流的取球,但实际是否就是如此呢?结果一部分孩子们还是发现球依旧会卡在瓶口。于是我让孩子们讲述一些成功的经验,在孩子们的众说纷纭中,孩子们进一步获得了如何有“秩序”地取球的规则。
三、“复推”,助幼儿解决疑惑。
经过孩子们自主的思考和反馈,他们又一次尝试了瓶中取球的比赛,孩子们在此次的比赛中更加显得像个是小主人,团结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