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初中文言文之的用法

  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初中文言文之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文言文之的用法,欢迎阅读

  初中文言文之作为助词的用法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沈复《幼时记趣》)译: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②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译:在客厅的东北角。

  ③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陋室金铭》)——各种草木的花。

  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他们)观赏自然景物后的感情

  ⑤忘路之远近。(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忘记了路的远近。

  ⑥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魏学伊《核舟记》)译:直径一寸的木头。

  ⑦菊之爱,陱后鲜有闻。(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对于菊花的爱好。

  2、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不必译出。

  其格式为:主语+之+谓语。例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刘禹锡《爱莲说》)译:我唯独爱莲花的从淤泥中长出而不受到沾染。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译: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侵扰耳鼓。

  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刘禹锡《陋室铭》)译:我认为菊花是花是的隐士。

  ④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礼记)译:当政治上最高理想实施的时候。

  3、 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

  例如:

  ①公将鼓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蒲松龄《狼》)译:时间长了,

  4、 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

  ①孔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古今汉字在形音义的关系分析
什么是汉民族共同语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体现了哪些语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