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游褒禅山记》《六国论》语法修辞


    《游褒禅山记》语法修辞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甚孰能讥之乎?
    这句话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而是把要表达的确定意义包含在问句里。虽是问句,可意思是明确的。这同平铺直叙的表达比较起来语气强烈,加重了语言的力量,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反问(“反问”又叫“激问”)
    “其”字在文言文中主要是用作代词,有时也可用来表示不同语气。例如:
    1.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
    3.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4.吾其还也,亦去之(还是。语气助词,表委婉语气。)
    “道”字在文言文中用作名词,有时也可用作动词。例如:
    1.有碑仆道(道路。名词。)
    2.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
    “文”字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名词,有时也可用作形容词。例如:
    1.其文漫灭(文辞。名词。)
    2.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华美。形容词。)
    “夷”字在文言文中用作名词,有时也可用作动词或形容词。例如:
    1.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岗各乡,复行扰害(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这里指英军。名词。)
&nb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破折号有哪些作用
汉字语法知识歌诀
中国标准:标点符号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