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关于成语取长补短的典故

  取长补短指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有什么成语典故呢?下面是网小编带来的取长补短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取长补短的解释

  [释义]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语出] 《吕氏春秋·用众》:“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正音] 长;不能读作“zhǎnɡ”。

  [辨形] 短;不能写作“矮”。

  [近义] 扬长避短

  [反义] 故步自封

取长补短的典故

  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很受当时人们的尊敬。人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懂的,就去向他请教。孟子往往会给人提供好的建议,让人们的困难得到解决。

  战国时期的滕国,是个非常小的国家,很多大的国家,都欺侮滕国。滕国没有办法,只好去寻求大国的保护。滕文公看一味地让大国保护也不是长久之计,非常想让滕国富强起来,他想呀想呀,不知如何使国家富强起来,他就让他的大臣们来商量,但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有令人满意的办法。

  滕文公去问孟子,向孟子请教,孟子就勉励滕文公,告诉滕文公要想使国家富强,就必须实行仁政。孟子说:“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叫做颜渊。颜渊曾经说过:‘舜是怎样的人,我也就是这样的人。有作为的人都应该像舜那样。’现在,滕国把土地长的地方取下来,补在短的地方,组成一个正方形,那每边之长,也将有五十里。只要实行仁政,肯定能把它治理成一个很好的国家”。

  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用众》。后来,人们就根据孟子所说的,归纳了“取长补短”这个成语。意思是要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己得到提高。

取长补短的造句举例

  1) 人的基因是注定的,要明白自己的优劣,因势就形,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历史典故大全:鸡鸣狗盗
举案齐眉典故
古代诗词典故:人物部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