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幼儿教师演讲稿:也说“赏识教育”后感

  读“也说赏识教育”后感

  许卓娅导师的文章是非常有力量、非常感染人的。他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提出了赏识—成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应该说,赏识教育的提出对于中国家庭教育而言是一剂良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们习惯了对孩子指责、挑剔、贬低,孩子即使有了进步也被要求“不要骄傲”、“好上加好”,如果不如人意就更不用说了。缺乏赏识、肯定、赞美的激励机制,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显得动力不足。

  特别是就许导师所简介的赏识的“度”的问题,想谈一些比较粗略的看法,在大批父母以“赏识”为圣经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指出“赏识教育”的局限所在。在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中,赏识作为一种手段是必要的,运用得当,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赏识毕竟只是众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既然是手段,它就缺乏作为一种模式来推广的根基。对于一般孩子来说,赏识不可滥用。我们需要认识赏识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赏识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

  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品,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

  首先,赏识不可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换句话说,“赏识”其实改变的并非孩子的现实,而只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觉。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限度地对孩子一切方面“赏识”,孩子的心理感觉与孩子的现实便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这时,孩子便可能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幻梦,而不愿去面对现实。

  这还不单单是我们常说的“被表扬冲昏了头脑”,更重要的是,如果父母过于强调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潜能,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可能是让潜能永远成为潜能,他不愿意尝试着去使之成为现实。为什么?因为恐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更聪明,当自己真的在别人心目中显得“更聪明”之后,我们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元旦—运动会演讲稿
大二班半日活动计划
幼儿园教师演讲稿:孩子,你是我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