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文人菜中华食艺一绝


世界上只有中国有文人菜,这是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现象。中国人把饮食烹饪当作一种艺术,而中国的文人,又对文学艺术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些文人难免自觉不自觉地涉足饮食烹饪这个艺术领域。另外,中国文人的那种传统士大夫趣味、那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 也使一些文人把下厨做菜作为一种娱乐消遣方式,当作一种积极的休息。   

宋代是士大夫数量猛增和意识转变的时代。他们关注的是内心世界的谐调,因此精力往往专注于生活的细枝末节,以此寄寓其政治态度和人生理想。饮食成为他们的热门话题。如饕餮本为人所不齿的不才之子,而苏轼却以之自居,并在《老饕赋》中宣称:"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老饕"遂成为追逐饮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称。  

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写有《士大夫食时五观》,把士大夫对饮食生活的理解系统化。所谓"五观"是指: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是说田家耕作劳苦,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忖己德行,全缺应代价",是说只有"事亲"、"事君"、"立身"之人才可"尽味",否则不应追求美味。"防心离过,贪等为宗",从修身养性出发,防止"三过":"美食则贪","恶食则嗔","终日食而不知食之所以来"。"正是良药,为疗苦形",主张"举箸常如服药"。"五谷"、"五蔬"养人,鱼肉养老,饮食只有得其正道才有益,否则有害。"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自宋代士大夫开关注饮食之风气后,元明清三代承袭宋人成果并不断发展。到清代,一些士大夫把饮食生活搞得十分艺术化,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在清初众多的有关饮食的著作中,能够全面体现士大夫饮食文化意识的是安徽桐城人张英的《饭有十二合说》,就是说进餐的美满常要有十二个条件搭配才合适。归纳起来有八点:"稻",讲主食米饭的原料。优质稻米应甘香、滑溜、晶莹、温润。"炊",好饭还须烹饪得法,以朝鲜人的煮法最佳:将淘过的米放在少量水中,大火煮开,盖好锅盖,再用小火把米汤干,即成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内蒙古饮食文化
郴州饮食文化
海丰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