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四上 第2单元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材分析】
关于《角的度量》一课我的问题和困惑是:
1.以往的教学,我们让学生量了很多的角,各种各样的角,学生感受到了量角的用处吗?量角的大小是屠龙之技,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2.《角的度量》一课教学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点?量角器的结构很复杂。量角之前先要认识量角器,那认识量角器的什么呢?怎么认识量角器?教师交代“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到底是为了让学生会去量角,还是为了教师教时表述的方便?教学中简要概括出了“二合一看”、“0度刻度线在左边看外圈,0度刻度线在右边看内圈”等话语,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量角?
3.我们的教学有三个层次: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以前我们只是教了量角的知识和技能,那么这一节课可以给学生什么方法和思想的提升呢?
经过查阅资料,思考消化,和老师们交流,比较选择,最后我确定这样来解决这三个主要问题:
1. 关于情景问题。
刚开始,我搜寻生活中的角,发觉生活中的角都不需要量,因为大多数的角是直角。后来发现衣柜里衣领的角就是千差万别的,我很兴奋。进而发现牙刷上也有非常讲究的角,椅子靠背向后倾斜一定的角……
怎么设计出好的问题情境呢?开始,像我讲“初步认识分数”一样,创设一个父子对话的情境,很有趣。因为在电话中对角的大小是没法比划,也不好拓印,必须量化表达的。什么图形呢?扇形玻璃,一个圆心角60度,另一个圆心角150度。学生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用60度的角去比,分别是1倍、2倍多。如果再用30度的角去比,精确些了,分别是2倍、5倍。如果不是这样正好整倍数的呢?用来量的角再小一些就好了。这样既达到了教材的编写目的,又很好地解决了教材上用小角量角不易操作的问题。
可是,和老师们讨论时,觉得这个情境不真实,是“伪情景”。
再创设什么情境呢?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搜寻着。我画出一个滑梯,又画出一个角度小一些的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三角形内角和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新课标四下)
四下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