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教学札记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科普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并解释
遗骸( ): 蟾蜍( ): 褶皱( ): 追溯( ):。
天衣无缝:
2.填空
(1)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国_______作家_______的作品,两篇文章同为________。
(2)我国的“恐龙之乡”是四川______________(地名)。
(3).这两篇短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3.你还知道多少“恐龙”的情况?请说一说。
二 .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景导入:利用所学地理知识,介绍“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l)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此题意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
侧面 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四)、细读课文,揣摩语言
1.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速读课文,试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下列补充说明文字有何作用。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