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多一些宽容》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2、学习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并能围绕论点举出有关的事例。
  3、正确地看待宽容,学会用宽容对待别人。提倡人与人之间的高尚的人格修养——宽容。
  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名句积累,导入新课。
  导入: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宽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多一些宽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吧,从中你会进一步理解宽容,学会宽容。
  二、初读课文,质疑
  1、一个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
  朗读要求: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注意语气与节奏。
  2、师生评价学生的朗读。
  3、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解宽容
  ⑴作者阐述了怎样一个观点?
  明确: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
  ⑵为什么要多一些宽容?
  ⑶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明确:要做到宽容,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⑷文章最后一段并不是讲要“多一些宽容”,是否多余?
  看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该如何认识“宽容”
  材料一:七年级(1)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找学生谈心,耐心辅导学生。但小赵同学对王老师有看法,他说:“我迟到了,他就批评我;小测验时,我就翻了一下书,也被他狠狠批了一顿。王老师太严了,对我一点也不宽容。”
  材料二:媒体报导:在家庭暴力中受害的弱势一方——妻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宽容了丈夫的过失——酗酒、赌博、虐待、侮辱——导致对方的暴行越演越烈,直到受害者不堪忍受时,悲剧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基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19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