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安塞腰鼓执教:樊友翠 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理解排比句、感叹句对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的作用。2、 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激情。3、 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5、 培养捕捉关键…
教学目的 1.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教学设想 本篇用第一人称叙写幼年的“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故事。叙事有详有略,主要叙写夜晚航船去赵庄看…
教学目标 :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
教学目标 : 1、 能从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2、 学会从人物性格中体会到高尚的人格 3、 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教学难点 : 1、 前面学生学到的是一个人物的描写,对于群体人物的描写较为陌生,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群体人物的分析。 2、 …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目标 :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 ”的后一项,主要通过对课文本身的学习来体会,井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木兰诗 教学目的: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教学要点: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设想: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
教学目标 :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
教学目标 : 1.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教学步骤 : 一、预习情况反馈 1.正确书写词语 逼狭 崎岖 阻抑 丛山叠岭 绝壁断崖 亦复如此2.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介绍,互相交流,共同认识:李大钊是党的创始人,与陈独秀并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2、 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教学仪器与媒体:…
最后一课 课文解读 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重点 :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
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油鞋、油纸伞、挪窝儿、鸡毛掸子、咻咻、玉簪花、麻渣、骊歌、四眼狗、肿胀、叮恐惧、花圃。 2 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3 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思,有所得。 教学重点:1 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的父子情感。 2 体会文章中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