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一: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这节课我设置的学习重点是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分析,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学习的难点是如何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概括性格…
赤壁赋原文: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赤壁赋》文徵明书 《赤壁赋》文徵明书 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离骚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
教学反思范文一: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是在前面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后来研究集合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为后面学好集合的运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事这一节教学时,我首先根据思考利用类比的思想引入集合之间有何关系,通过例子说明集合有包含相等等关系,引…
囚绿记教学反思 因此,在这篇课文上,我更多的注重文本的解读。这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本课中,我主要抓住了作者对常春藤感情变化这条主线来梳理全文。设计的问题也很简单,如“绿”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囚绿”的?作者为什么要“囚绿&r…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它跳出了传统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窠臼,大胆地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的在场的主观印象,…
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李乐薇,祖籍江苏省南京市,台湾当代作家。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以散文见长,能够运用声、光、色、味、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代表作有《…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经典之作,其清新的语言、灵巧的构思、写景状物的高超技艺让人叹服! 经常听老师上《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没发现好的使人难忘的好课,自己上来也觉得无趣。一篇如此优美的抒情散文到了老师手里怎么就变样、变味了呢? 抒情散文不好上,我…
死水教学反思(一)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最后一次演讲》导入,引起学生注意,把学生快速带入那个战火纷飞、黑暗恐怖的旧中国。 2、能够通过师生互动的赏析及不同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且赏析到位,朗读效果较好。 3、上课一开始就把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如三美…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 文章名称:别了,"不列颠尼亚" 文章作者:周婷 杨兴 (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 创作年代:1997年7月1日 文章体裁:特写性消息,新闻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新课标(2019)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闻领域)的课文 别了,&ldquo…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梁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2019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19年以后开始写诗。1923年8月赴美留学,翌年进哈佛大学研究院,1926年回国,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后转任上海…
小狗包弟教学反思(一) 1.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此课失误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完全备透(我本以为学生在早读课读了两遍,可能内容上没有什么问题),教法实施不紧凑,特别临时换教学思路,容易乱。教学预案没有做足。这也可能是自以为是自己教了十来个年头,一切皆在胸中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