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能力目标:

1.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引导学生明确地认识到: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科学推测不仅需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2.引导学生真正地认识到科学研究和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一种过程。  

二、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生命起源的过程。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方案一:

1.在上课的两个星期之前,教师可与部分学生一起,按照技能训练的方法完成两个肉汤的对比实验。

2.由学生代表在课堂上介绍肉汤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提出问题:请解释肉汤腐败和未腐败的原因?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客观事实的能力。
3.教师补充说明肉汤实验的来历,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课题。

4.组织学生观看《宇宙与人》等与地球上生命起源有关的科教专题片片段,从而激发其探索的兴趣。

5.让学生根据平常积累的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和科教片中的内以及教材中提供的材料,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在这个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2)专题片是怎样演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与教材中的哪种学说相同或接近?

(3)教材中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4)你还了解到哪些观点?

教师在学生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补充和归纳和适时评价。

教学方案二:

1.导入新课:现在地球上的生物能通过生殖产生新的个体。

提出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2.介绍中国古代的女娲造人传说和神创论的有关内容。

引出问题:女娲、上帝是谁创造的呢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肺的通气
体内气体的交换
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