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风筝》说课稿

一、说教材:
  《风筝》一文是鲁迅写于1925年1月24日,后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对于文章的主题,可以从多角度去审视: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从亲情角度去理解,从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教学目的:
  1、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创设情境,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多角度理解课文:
  1、为什么作者看见风筝会“惊异和悲哀”?
  2、文中回忆了一件什么事,这一幕后来作者称之为什么?
  3、多年之后“我”对当年的行为有了新的认识,有了什么论文,这种改变说明了什么?
  4、“我”对于自己的过错,想到补过办法了吗?是什么?弟弟是何态度?我心情释然了吗?
  (三)学生质疑。
  (四)思维拓展训练:
  1、当年的鲁迅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什么做法,是什么思想在做祟?你的身边、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例子,试举例说明。
  2、虐杀者的行为为什么能得逞,是什么助长了这些人的坏习性,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正确的做法该如何?试举例说明。
  (五)总结:《风筝》不仅是展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六)作业:课后探讨
  1、请谈谈你对儿童教育的一点看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2
《风筝》说课稿
《社戏》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