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
关于“幼儿园活动过程设计”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从师范院校的专业学习到幼儿园的教研实践均会涉及到相关的内容。面对这样一个老话题,在目前上海市学前教育“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又会产生怎样的新问题,引发幼儿教师哪些新思考呢?
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中的问题
对于一个优质的幼儿集体活动而言,如果说活动目标定位是方向,那么过程设计就是实现目标的载体。因为优质的过程设计可以帮助教师轻松、自然地达成目标,推进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相反,缺乏智慧的过程设计不仅不能完成活动目标,而且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意义甚至是负面的。
活动设计就是为教学活动制订蓝图,合理的活动设计是活动顺利完成的首要保证。它能够在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其功能就像行进中的一张线路图。目前幼儿园的活动过程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我们对不同资历的教师在此方面存在的困惑作了深入而真实的了解,梳理如下:
1.如何将教材演绎成一份鲜活的活动设计?
2.活动过程设计与目标定位如何匹配?
3.如何呈现与表达活动设计?
4.活动过程设计中如何架构大环节?处理小细节?
我们的思考
(一)活动过程设计的主旨与切入
一个好的活动设计,应当体现出教师对目标的理解与落实,对内容的确定与分析,以及对环节的推敲与推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把活动素材演绎成鲜活的活动设计,常常会遭遇两大操作瓶颈。
首先,面对新教材中的一个个素材点,教师往往想不出其中有些什么可以演绎和拓展的内容,导致活动过程设计就事论事,缺乏趣味与整合。
其次,活动目标确定后,教师缺乏有效方法合理架构环节、精致设计细节,致使活动过程的设计逻辑不清,环节之间缺乏联系,环节与目标不相匹配。
下面以一次以“我和书”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活动为例,呈现我们力图突破这些瓶颈的一些尝试。
在小班同课异构“我和书”的活动中,三位教师进行了不同尝试,让我们看到了不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