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片断(一)
师:是啊,严冬腊月,天寒地冻,烟台的海却如此雄伟壮观,怎能不让人激动?谁愿意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出示投影,指名朗读)
生读“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师:读得真好!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有感情?
生:(学生想了想)在朗读时,我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那惊涛拍岸的情景,并特别注意哪些描写海浪汹涌的重点词语。
师:说得真好,要想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既要一边读一边想,又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特别是要读好关键词。咱们都来试试,好不好?(学生答的很干脆,很响亮)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很有气势)
师: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最能表现出海浪汹涌、气势磅礴?(举手的学生很多,挑了一个犹豫不决的学生回答)
生:我认为“涌”字最能反映。(声音很轻,低着头)
生:老师,我认为“扑”字最能表现出海浪的汹涌,而“涌”字并不能。
师:为什么?
生:我感觉“扑”很有气势,而“涌”字只能让人感到海浪不断向前翻滚。
师:你讲得很有道理,能给“扑”字找个近义词吗?
生:“扑”的近义词是“拍”。
师:那么,这里能把“扑”字换成“拍”字吗?
生:能,因为它们是近义词。(这时有很多不同意见的学生举手)
生:不能!(底下有很多学生附和)
师:为什么?
生:我感觉“拍”没有“扑”那么有气势。
师:让我们来请教一下“不说话的老师”,看看它是怎么说的。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