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1.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教学步骤 : 一、预习情况反馈 1.正确书写词语 逼狭 崎岖 阻抑 丛山叠岭 绝壁断崖 亦复如此2.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介绍,互相交流,共同认识:李大钊是党的创始人,与陈独秀并称…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2、 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教学仪器与媒体:…
端木蕻良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教学步骤 :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
未选择的路 一、导入 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
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理解这两首诗 2、 培养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世想像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根据提示,阅读这两首诗。 2、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假如生…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课前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
课堂教学设计Ⅱ一、教学目标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二、难点、重点设计(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三、教学过程 设计(一)作者简介和题解:在纪念鲁迅先生(板书有着重号词语,下同,排列格式见板书设计 总表)诞生一百______周年的日子里,同学们都从报纸、电视、电影中看到了鲁…
课堂教学设计Ⅰ一、教学目标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2.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二、难点、重点分析1.本文以空间顺序的变换为序进行记叙,其用意是什么?分析:从标题即可看出,本文写了两个地方:即百草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的: 1认识鲁迅。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教学要求: 1、学习本文依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 迅 教学设计 [作者及作品简介] 同学们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进入中学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鲁迅先生更多的作品,有必要对他的生平有个初步的了解。 鲁迅姓周,原名樟寿,字豫才,他在南京水师学堂的时候改名为周树人,鲁迅是1919年发表《狂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