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①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②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教学难点 :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人,简介作者,解释文题。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设计1.《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全文共70字,…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设计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疏通文意仍是重难点,因此,掌握一些常见的实词和虚词仍是本文的学习目标之一,同时《课程标准》阅读部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以“通译选文,明确大意”为另一学习目标。…
《 梦溪笔谈 》二则 ( 一 ) 学习目标: 1.能熟练朗读课文。 2.能对照页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两篇文章。 课前学习:读准字音,初步疏通文意。 学习步骤: 一. 导入 新课: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许多伟人光辉的身影,其中就有北宋时期著 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他撰…
夏 教学的基本任务:诵读感受、探究发现、语言学用 教学重点:感受夏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设想:贯穿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 一、诵读感知,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吟咏精段,感受作品的理趣与情…
《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阅读中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2、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1、 教前准备2、 :通过对《春》、《三峡》、《济南的冬天》三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春…
《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学语言的塑造功能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作品对夏天和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文章中抓住典型景物,运用富…
《水调歌头》教案武进湖塘桥初级中学 朱万川 教学重点:一:读懂、背诵这首词。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
《冰心诗三首》教案示例第一首《成功的花》1、感悟“诗”的整体特点——篇幅短、字少意精;2、体味诗中丰富情感;3、了解常用修辞手法;1、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2、丰富情感;1、自查作者;2、朗读三首诗,初步了解内容;3、翻词典查:浸透、奋斗、牺牲,找出它们的正确解释;1、检…
《冰心诗三首》教学设计示例 1、通过反复诵读,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2、通过学生讨论,体会小诗的形象和哲理。3、诗句的相对对称和排比。4、作迁移训练。1、准备好录音机、投影仪。2、把下列材料制成投影片:(1)作者简介(2)有关《繁星》《春水…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欣赏三首诗词。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重点和难点:1、 形象和情感是如何统一的。2、 景和情是怎样统一的。3、 朗读三、教学设计:熟读或者背诵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创设自身情景,铺设感情基调(让学生谈谈对中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