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治虫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1.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2.掌握课文中重点字字音,如:“蝎”、“喙”、“钳”、“穰”、“傍”等;3.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 “穰”等。4.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具”、“以”等。能力目…
《端午日》 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欣赏本文精彩的龙舟竞渡的场面。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进入“民俗风情”内容的学习,课前我布置大家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和…
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重 点:(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2)联想的作用 教具安排:(1)龙舟赛的相关图片 (2)投影片 (3)朗读磁带 教 时:一教时 一、课前导入 : 同学们…
教学目的:1、了解民俗,感受乡土文化。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联想、想象能力。 3、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 详写和略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3、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感悟“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准确、简炼的语言。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3、收集本地的民风民俗,感受家乡人们过端午的气…
一、 教学目的: 1. 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 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3. 诵读欣赏。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基本字词的含义 2. 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 三、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课上交流。 2. 准备本课的朗读磁带,…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采草药》一文列举理由,引证事实,说明事理的写法; 2.领会《雁荡山》一文前后两部分联系紧密,层次分明,叙述中又各有侧重的写 作特点; 3.了解一些结构复杂的主语; 4.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客观事物,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 1、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2、学习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学习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 古代的科学成就对我们的启发 [学法指导] 查阅相关资料、对照注释疏通课文、讨论作品意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查阅沈括及其《梦溪笔谈》的有关资料…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2、 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3、 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一、过程与方法…
《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体味作者对夏的独特感受。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难点: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会得出不同结论的道理。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过程: 一.导入 新课[设计说明] 此步骤用学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为…
往事依依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课前准备: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文章…
往事依依(第二课时)常州市第二十四中 刘霞一、教学设想《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但初一的学生面对这样一篇出自一位长者之手的文章,很可能难以达成共鸣。如果只是朗读,只是赏析,学生会觉得很遥远,我希望于漪的文学往事,尤其是对语文课、语文老师的深切回顾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