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散步一、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莫怀戚的《散步》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4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2、分析《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握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4、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懂…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理解下列词语“巢穴、踯躅不前、颓丧、鱼贯而出、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接群而出,饱餐一顿、气喘吁吁、响彻云霄、伫立、佳肴等。2、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3、通过学习,…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3、正确…
教学目的: 1、记叙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动的事情。 2、在真诚的交往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鼓起勇气直接或间接地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 3、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一、出示多媒体营造…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四川省苍溪海外县儿童团员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机警地躲过野兽的袭击,顽强地战胜了病痛的折磨,历时3个月,行程1000多千米,克服了种种因难,终于赶上了红军大部队的事迹,表现了后代从小有志气、有…
教学目标:1、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 理清课文的思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2、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的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冲击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同时,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开放的、宽松的教学场中进行自主言说,自主表达…
第一教时一、揭示课题,介绍桃花心木 1、提示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后,教师展示材料,介绍桃花心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⑴ 同桌互相轮读课文,互相正音,教师随机抽测。 ⑵ 交流学生字情况并进行识字教学。 ⑶ 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设计思路: 《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浑然一体,能让学生从文章的“景语”里,品读出作家蕴含于文中的独特心情,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因而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思想,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合作式”学习模式来展开教学活动,正确处理好…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2、感受教材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唤醒学生保护地球的紧迫性。3、学生利用课内外资料了解地球所经历的“生态灾难”,激发起保护地球的危机感。4、引导学生发现身边正在发生的生态…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