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 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相关的意思.2.学习第一篇成语《自相矛盾》,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第一篇成语《自相矛盾》,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韵味。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居”,看到这个字,…
教学要求 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
教材分析:《临死前的严监生》是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三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
(一)设计理念创设交际情境,突出主体地位,注重生生互动,学会倾听表达。教学目标1、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懂得“请人帮忙”时要把话说清楚,有礼貌;“给人帮忙”时要热情,要真诚。2、在灵活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流程…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有三篇课文组成。一篇是通讯报道,两篇是科普性说明文。《梦圆飞天》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2.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并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专题,制订活动计划。3.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激趣1.对于“汉字”…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中感悟,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教学…
一、教材简析 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背诵一些写月的…
教学目标: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句中描述的情景。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次山中”看峰、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句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3、有感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