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电阻 教学设计1、知识和技能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及其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2、过程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领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实验探究,并凸显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移动实验室”来体验探究的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
学习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其应用。学习重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学习难点: 虚像的概念教具学具: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
课题第三章 第一节 温度课时13课时课型新授 授课班级 八年级 1 - 4 班授课教师叶 卫授课时间XX年11月2日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温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温度”不仅仅是物态变化的预备知识,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
《生活中的透镜》-- 一、关于教材: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
北师大版《7.5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学设计教学课题第五节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力的合成. (3)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及使用温度计的必要性。 2、知道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和原理。 3、能说出常用温度计中0℃和100℃的规定及刻度方法。 4、会正确表述摄氏温度的记法和读法。过程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温度计、体温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资源分析】学生:经过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观察实验、探究推理、分析归纳等能力,无论动脑还是动手,都有很大的进步.上一节学习了速度,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这都为学好本节知识奠定了基础.运动的相对性现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学生感觉熟悉。教材:本节课…
物理知识建构与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指导,提出物理知识建构的基本方式,以及物理知识建构的教学设计要点。 关键词:建构主义;物理知识建构;活动方式;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是科学过程在教学上的一种特殊形式,如何在建构物理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改…
详细介绍:教学内容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解析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步骤!!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
【教学内容】 电流的磁效应;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教材分析】 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认识到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而密不可分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通过…
《力》教学设计 教师:刘纯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录像或图片等,能简单描述出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