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4.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2.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教学目标 : 1.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使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教学重点:这篇课文学生比较熟悉,讲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 1 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 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学生体会并学习如何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 教学过程 : 第…
设计思想: 这则童话故事寄寓着安徒生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的深深谴责和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学生大多对这则故事比较熟悉,但分析、理解思想内容时却仅能停留在“讽刺了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愚蠢”上。如何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尝试的主要任务。…
教 学 设 计课 题秋 天课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时间30分钟授课教师田 甜单位黑龙江中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过程与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指导】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
【教学要求】1. 知识:学习叠词运用,细腻逼真的情态描写,积累优美语句,2. 能力:培养朗读能力,要读出语气,节奏,情感;学习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3. 情感:通过对本文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的品味,体悟文章主题,获得美的熏陶和享受,让“爱”的清泉流淌心…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欣赏并体会文章的美言、美境、美情。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 欣赏并体会文章的美言、美境、美情。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教学方法 1 朗读与感悟、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
学习目标: ①复述故事情节,理解创作手法,激发学生探求欲。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感受体味两种主要情感: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知故事情节。 教师:准备投影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2、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像修改神话。3、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教学重点: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课前准备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准备相…
○教学目标 ①通过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②通过默读、圈划、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③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教学重点①大胆而新奇的想象。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
【教学目标 】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表现母爱的诗歌、文章或图片。 2…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 2.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