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2.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相应的病原体,提高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3.介绍我国和本地区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传染的一般措施为本章的重点内容。
2.在本章的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讨论比较多,尤其联系自己得过某些传染病的经历时,学生会有些顾虑,课前做好思想工作、课上做好组织教学工作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用具: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的相关挂图,课件以及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本章参考授课时数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你知道在人类的疾病中,哪些有传染性、哪些没有传染性。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尽量举出所知道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可以用肺结核病的例子解释流行性的含义,并以此引入下一个题目。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这里必须说明的是,传染源之所以能大量散播病原体,是因为病原体在他的体内,如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并繁殖,再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结核杆菌就寄生在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肺的组织中,大量繁殖后,就可随呼吸道的分泌物——“痰”散播出体外,传染健康人。
蛔虫病患者的粪便中便有大量蛔虫卵,患者就是传染源,而蛔虫和蛔虫卵就是病原体。
许多农村有用粪水浇灌蔬菜的习惯,所以有的蔬菜上就沾有蛔虫卵,传播蛔虫病。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