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二、教学重点:
1、.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通过对各种鸟类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 :
1、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学。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鹌鹑,解剖刀,解剖剪,解剖盘。
五、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探索实验式、启发式
六、教学用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导入 :能在较生活在水圈、岩石圈的动物可以跨越更大的空间,扩大生存范围,那么这些动物具有哪些特征来适应飞行呢?能在有无脊椎动物里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和极少数哺乳动物——蝙蝠。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鸟类又有哪些特点与它的飞翔生活相适应。
(一)鸟的分类地位
全世界现有鸟类约156科9600余种。我国有81个科(占51.9%)1186个种(占13%)就鸟的种类而言,巴西有2000种,秘鲁有1678种,哥伦比亚有1567种,我国紧接其后名列第四。
我国不仅鸟的种类多,而且有许多珍贵的特产种类。如:鸳鸯、相思鸟,还有产于陕西、河北的褐马鸡,西南的锦鸡,台湾省的黑长尾雉和蓝腹鹇,产于我国中部的长尾雉、东南部的白颈长尾雉,还有黄腹角雉和绿尾红雉等等。有一些鸟类如丹顶鹤和黑颈鹤虽不是我国特产,但主要产于我国境内。
鸟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平胸总目,如鸵鸟,其翼已失去了飞行能力,只能助跑,起到平衡作用;第二类,企鹅总目,如帝企鹅,其翼特化成了鳍足,用以滑雪和划水;第三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