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一章第一节细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从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对自然界的意义、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讲述了有关细菌的基础知识。

在知识方面,细菌的形态、结构只涉及到显微结构;生理只包括分裂、腐生、寄生三个概念,教材还讲了物质循环、生物固氮这两个土壤微生物学的重要主题;在知识的价值方面描述了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由于细菌很微小,学生缺少对细菌的形态、结构的感性知识,如条件允许,应当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菌三型的涂片。至少让学生看到细菌三型的显微照片。

可以采用讲述法授课。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和加深记忆,授课中应提供一些描述细菌大小的数字。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细菌在自然界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通过分析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细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

显微镜;细菌三型涂片;细菌三型挂图(或投影片)、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挂图(或投影片);根瘤菌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在前一段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植物,不管是种子植物还是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它们的体内一般都含有叶绿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植物不论对自然界还是对人类都是很重要的。除植物外,自然界的生物还包括动物以及细菌、真菌和病毒,它们既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也对自然界和人类具有重要作用。学习有关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知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很有意义的。

课本的第二部分是细菌、真菌和病毒。今天我们先学习细菌的知识。(板书:第一章细菌)

细菌广泛地分布在地球的各个地方,土壤里、空气中、水里,乃至于人和动物的体表、体内都有细菌在生活着。例如:在每克土壤中有几亿到十几亿个细菌。然而我们却视而不见,为什么?因为它们太小了,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生物教案-水质和饮用水的卫生
生物教案-鉴定骨的成分
生物教案-开花与结果